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三)

来源:soon88顺博体育    发布时间:2024-11-10 02:19:36

  临近接单晚高峰时车辆电量不充足,网约车司机王师傅点开“海南充电桩”APP,查找附近快充点,驱车2.5公里就充上了电。目前,海南全省公共充电桩接入率达100%,在全国率先建成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一张网”。“一张网”的背后是“一张清单”。在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021年4月为海南量身定制了全国首个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有效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给众多企业公平参与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创造了条件。截至2024年7月,海南“一张网”平台已累计接入212家充换电设施运营商,4.67万枪充电桩,实现“一个APP畅行全省”目标。

  放眼全国,从2016年试点版的328项,到2018年首张全国版的151项,再到2022年全国版的117项……一张“瘦身”成效显著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断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新时代开拓性的制度创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这是加快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抓手。相比正面清单规定“可以做什么”,负面清单只管“不能做什么”,一字之差体现了发展思路创新,打开了发展空间。

  世界多数国家有针对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但针对境内市场实行内外资一致适用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没有成熟的先例。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此后,国务院发文提出“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5年,国务院再次发文,对如何建立和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作出细化要求。2016年有4个省市成为先行试点,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5个省市。党的十九大要求“全方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8年,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正式实施,我国成为全世界首个真正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主要经济体。党的二十大将市场准入制度明确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几年来,清单按照动态调整机制,一直在优化缩减,先后出台了4版。从提出、试点到全方面实施、逐渐完备,再到基本成熟定型,透过这张清单的政策时间线,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建设创新轨迹跃然纸上。

  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方面实施后,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内资还是外资,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依法享有同等的市场准入条件待遇。

  清单的每一道“减法”,都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的领域,更多社会力量能够跨入曾经的“高门槛”行业。截至2023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达1.84亿户,比上年底增长8.9%。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9万家,同比增长14.2%。

  清单的每一盏绿灯,都是创新驶入快车道的信号。2023年9月,合肥市在骆岗中央公园全域12.7平方公里率先建成全球首个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吸引全国数十家创业公司参与示范项目建设,有力破除市场准入障碍,形成“标准引领、场景开放、市场推动、产业聚集、体系升级”完整循环,未来能够催生至少千亿量级新型基础设施投入。

  牵引一系列制度改革。全方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一项系统性改革工程,要确保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仅凭一张清单是远远不足的。负面清单制度这项改革自谋划之初,就循着确保清单地位牢固树立、清单要求扎实落地、经营主体意见得到顺畅表达、准入环境得到客观评价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倒逼简政简到位、放权放到位,持续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一直在优化公共服务。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通报制度,至今已公开通报100多个典型案例,并以“钉钉子”精神逐项督办整改到位。同年,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工作启动,经过探索,已基本建立成熟的评估工作机制和指标体系。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起点,牵引了审批、投资、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有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2024年8月印发,围绕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作出系统部署。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的有效落实,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不断完善。

  “全国一张清单”的制度创新正不断激发出新活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铿锵步伐。

  习强调,“全方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仅是一张“单子”,更是确保所有经营主体平等公平参与市场之间的竞争的一整套制度体系。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必将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推动中国经济高水平发展阔步前行。

  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位于美丽的北部湾,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钦州港作为我国西南陆路运输距离最短的出海口,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西南地区走向东盟国家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盛夏时节,碧海蓝天,万吨巨轮往来穿梭,远处汽笛声阵阵响起。置身钦州港,枢纽、开放、活力等鲜活词汇顿时在脑海中活跃跳荡。

  “构筑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办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把独特区位优势更好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高水平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提高江铁海多式联运能力和自动化水平”,“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习对广西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广西开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有力推动钦州港进入发展“快车道”。2017年4月,首趟“渝桂新”南向通道试运行班列从广西钦州港站开出,驶向重庆团结村站,这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前身。2019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设计》,标志着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近年来,钦州港片区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全面落实广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的改革试点任务基础上,持续开展差异化探索,大力推进机构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等系列创新,先后承接自治区级和钦州市级行政权力事项368项,最大限度实现“园区事片区办”,企业注册登记实现“秒批即办”。目前,钦州港片区承担广西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赋予的94项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部落地实施;累计形成200多项“钦州特色”制度创新成果;累计向商务部报送具有全国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18项,其中“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

  “集装箱跨境物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改革按照信息全流程共享、物流全过程跟踪、成本全周期管控的思路,以成本、效率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为突破口,通过跨领域、跨部门创新协作、政策协调以及试点探索,系统集成攻破集装箱‘门到港、港到港、港到门’的全流程堵点。”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局负责的人介绍,这一改革创新成果,使钦州港跨境集装箱综合物流成本和中介服务收费大幅下降。

  为了吸引更加多货源货品、物流公司,钦州港创新开展多式联运“一口价”收费模式,为公司可以提供“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次保险”的综合物流服务。“钦州港的繁荣,重点是业务模式的创新。”广西北部湾国际联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人介绍,“钦州港开辟了‘铁路集装箱下水’业务,出口货商只需要在本地用铁路集装箱装货,再运到港口装船出海,无需多次装卸货,能解决调运成本高、倒装时效差的问题。”得益于持续优化的服务能力和降费措施,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品类也由最初的陶瓷、板材等50多个增加至粮食、汽车配件、电脑配件、装饰材料等1150多个。

  钦州港片区的改革创新不仅体现在持续完善的业务模式上,还体现在不断的提高的智能化水平上。钦州港依托国际贸易“单一窗口”,通过实施口岸作业流程再造和无纸化信息建设,整合建设“数智化”港口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实现铁海联运港站“一体化”智能监测“秒通关”,提升集装箱“数智化”治理能力。2023年6月30日,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和钦州中心站拆除了物理围网,海关统一监管,初步实现区域一体化,大幅度的提高了钦州港的作业效率。

  图为2024年5月9日拍摄的夜幕下的钦州港码头。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从高处俯瞰钦州港,巨型桥吊在自动化设备的控制下精准卸载货物,集装箱卡车在“U”形道路上穿梭,码头整个作业片区看不到一个工作人员。“我们采用了全球首创‘U’型工艺方案,建成全国首个铁海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盛港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海涛言语中充满自豪,“因为新一代尖端技术的加持,集装箱码头实现高度信息化、标准化、全自动化。相比人工码头,操作人员减少70%。”

  伴随着枢纽化物流网络的加快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通道作用更加凸显,促进经济深层次地融合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功能更加完备。澳大利亚锂辉石、东南亚橡胶等进口货物增长迅速,广西的汽配、板材、玻璃和纸产品等优势产品也加速“出海”。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辐射我国18个省(区、市)72个城市153个站点。钦州港集装箱航线多个港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向我们吹响了集结号、发出了动员令。”钦州港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左孔天说,“我们将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的提高服务水平,助力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习强调,“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承关怀而奋起,铭嘱托而前行。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钦州港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化铁海联运体制机制创新,不断的提高港口能级,奏响联通山海、牵手世界的新乐章。

  蓝天、白云、苍山为幕,园林式、城堡式等各色酒庄散布山脚,一望无垠的葡萄园绵延成绿色海洋。置身园中俯身细看,酿酒葡萄正值转色期,它们或由青变紫、或由白转金,一颗颗小小的果实紧紧成簇,纵享日光的爱抚……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酒庄酒产量占全国的近一半,被列为世界葡萄酒产区新板块。

  “随着人民生活水准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2020年6月,习来到宁夏的葡萄种植园,同正在作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亲切交流,强调宁夏葡萄酒产业要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4年之后的2024年6月,再次来到宁夏调研,在听取自治区负责汇报时,了解到宁夏葡萄酒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勉励道,“品牌塑造需要久久为功”,“酒好不怕巷子深”。

  宁夏葡萄酒具有酒体饱满、香气馥郁、糖酸适度、甘润平衡的特质,这样的好酒离不开好葡萄。20世纪80年代,位于银川市永宁县的玉泉营农场为改变耕地不足、农场贫穷的面貌,引进了一批葡萄苗木。然而,最初试种的20亩酿酒葡萄全部失败。专家论证认为,贺兰山东麓冬季严寒、开春后伴有霜冻,是葡萄种植无法逾越的难题。面对失败与争议,农场职工没有轻易放弃,反复尝试后摸索出“火炕催根、营养袋育苗、开沟换土、覆膜深栽”的方法,成功在塞北荒滩种植出酿酒葡萄。如今,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建立了酿酒葡萄脱毒种苗三级繁育技术体系,集成推广浅清沟、斜上架、深施肥、统防统治、高效节水灌溉等技术,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开发面积超过60万亩,建设了195公里种植长廊,推进40余万亩荒滩变绿洲。在这里,葡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遇冬而眠,感时而出。“每年4月左右,我们把沉睡了5个月的葡萄藤从地里挖出来,上架、绑蔓。”王奉玉跟酿酒葡萄打了几十年交道,说起葡萄立刻神采飞扬,“葡萄冬天在地里睡觉,积蓄着能量,出土后充分吸收融合贺兰山东麓的风土味道,成就了宁夏美酒的优势。”

  贺兰山东麓与多个世界酿酒葡萄名产区共享北纬37度到39度的“黄金地带”。贺兰山深处吹来的风,当地以淡灰钙土、砾石土和风沙土为主的土质,干燥少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奔腾不息的黄河水,让葡萄具有发育完全的香气、良好的色素沉淀和协调平衡的糖酸度。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和记者说:“宁夏充分的发挥了自然禀赋并使之成为独一无二的产业优势。有的葡萄品种在其他产区表现平平,但在宁夏却形成了独特风味,酿出的酒在国际大赛上惊艳世界。”

  葡萄酒七分靠种,三分靠酿。一颗颗晶莹剔透的葡萄,经过采摘、破碎、发酵、陈酿、装瓶、窖藏等一系列工序,方能成就馥郁芬芳的佳酿。“葡萄酒可以粗略分为甜酒和干酒。干葡萄酒糖分极低,能够充足表现葡萄本身的风味,也不易生长细菌。”俞惠明和他的工友们于1984年酿出了宁夏第一瓶干型红葡萄酒。那时,在没有发酵降温和自来水给排水等设备、没有辅料的艰苦条件下,他们反复实验、失败后再战,终于通过手工破碎、发酵等方法,酿出了甘露琼浆。“现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已经建立了葡萄酒技术标准体系和48项技术标准,近年来又有科研团队实现了本土葡萄酒酵母研发‘从0到1’的突破。”俞惠明说,“宁夏葡萄酒产业正在实现技术引领高水平发展。”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现有酒企超过260家,年产葡萄酒1.4亿瓶。图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酒庄中的酒窖。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供图

  宁夏葡萄酒天生丽质又得技术加持,却也曾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问题。尽管我国古代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浪漫,但现代葡萄酒工业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尚算年轻。“宁夏2012年出台了葡萄酒产区保护条例,近10年来不断出台各类文件为产业提供政策支撑,并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宁夏大学等院校开设了葡萄酒相关专业,慢慢的变多在世界其他葡萄酒名产区学成归来的人才也陆续投身宁夏葡萄酒事业。”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国际葡萄酒大奖一直有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身影,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已连续举办4年。我们努力讲好中国葡萄酒故事,推动提升国产葡萄酒的大众认知、消费和认可,推动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贺兰县的葡萄酒小镇,曾经“砂石遍地跑”的荒滩上建起了近千亩的葡萄园,配套了酒店、咖啡厅、儿童活动中心等设施,全年用工超过1.5万人次,既不与粮争地,又为周边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近4年来,贺兰县不断探索“酒旅”融合等产业模式。在葡萄酒小镇,晴览山峦、夜望繁星、人与天地融合,摇晃酒杯品中国葡萄酒之甘醇,正在形成自然与人文交流新方式和旅游消费新场景。负责小镇餐厅运营的赵钲,自豪地向记者描述起国外客人对中国葡萄酒的赞美,“在一些无葡萄酒不欢的欧洲国家,中国葡萄酒也收获了当地客人的肯定。”赵钲在国外学习过酒店管理,还在北京得过侍酒师比赛的冠军,讲起为什么来到宁夏,他说,“这里有好的产区和产业前景,中国葡萄酒可以平视世界。”

  习在宁夏考察时谆谆嘱托,要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按照指明的方向,宁夏发挥风土特色与优势、把稳质量与技术、建强政策和人才支撑、推动品牌塑造与文旅融合,葡萄酒特色产业这张“紫色名片”愈发熠熠生辉。